在解放战争期间,英勇的人民军队划分为五个野战军,每个野战军都在司令员的指挥下,为解放事业奋勇作战,与反动派的军事力量展开激烈的斗争。因此,这些野战军的领导者,在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中,立下了赫赫战功,他们的贡献不可忽视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五大野战军的司令员都荣获了军人最高荣誉——元帅军衔。值得一提的是,第四野战军的政委荣桓同志,也在其中,获得了元帅军衔。
然而,第二野战军的邓政委原本也是在元帅授衔名单中的一员。但因为新中国成立后,他投身于国家建设,未再担任军职,因而错失了元帅军衔。第一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政委通常由野战军司令员兼任,尽管这两个野战军有设立副司令员,而第二和第四野战军却没有设立这一职务。
展开剩余72%提到第三野战军的副司令员粟裕,大家应该都很熟悉。他是开国的名将之一,以卓越的军事才干著称,尤其擅长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,并且能在逆境中带领部队取得胜利。虽然粟裕担任的是副司令员职务,但他无疑是第三野战军的核心力量,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。第三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取得的歼敌最多的战绩,其中粟裕的贡献占据了至少60%的功劳。这一点毫不夸张,原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老总曾提到过,粟裕的能力足以独立指挥一个野战军,而无需依赖他人。即便是语言不太流利、不擅长交际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总,也曾对粟裕赞誉有加,称他在华东战场上打了许多堪称“神仙”的战争。回顾历史,能得到林帅如此高度评价的将领,几乎只有粟裕。
粟裕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,最终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,这个荣誉是对他卓越贡献的认可。而彭老总领导的第一野战军也有两位非常出色的副司令员,他们分别是张宗逊和赵寿山。
张宗逊是位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家,曾担任毛主席的第一任警卫员,后来加入作战部队,逐渐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第一野战军的副司令员,协助彭大将军开展西北地区的解放事业。张宗逊的革命资历深厚,虽然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,但实际上,如果仅凭革命经历,他完全有资格获得大将军衔。只是由于几个原因,他未能如愿。首先,在解放战争初期,他参加的一些关键战役未能获得胜利,导致错失了独立指挥的机会,最终被上级调任到西北,担任彭大将军的副手。其次,大将军衔的名额非常有限,只设定了十人,因此张宗逊未能获得这一殊荣。最后,虽然张宗逊拥有丰富的革命经历,但他个人的战功相对不足,未能满足授予大将军衔的条件。
第二位副司令员赵寿山,原为国军将领,后来选择起义投身我军,成为一名起义将领。由于身份特殊,他在1949年担任了第一野战军的副司令员,协助彭大将军参与西北地区的解放事业。然而,赵寿山并未获得任何军衔,主要原因有两点。首先,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继续在军队服役,而是投身西北地区的建设工作,先后担任了青海省政府主席和陕西省省长。其次,赵寿山作为起义将领,他的特殊身份使得授予军衔的问题颇为复杂。若授予过高的军衔,可能会引起争议;若授予过低,又难以反映他对解放事业的贡献。最终,他成为了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唯一没有军衔的将领。
尽管如此,在1955年,仍有三位起义将领获得了上将军衔,这些起义为解放战争和地区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。比如,陈明仁的起义促成了长沙的顺利解放,陶峙岳的起义对新疆的解放起到了关键作用,而董其武的起义则使得绥远省得以和平解放,同时他还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。这些将领的起义行为,标志着他们在中国解放事业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